第148章 逼格(1 / 2)

余骁也插话道:“韩董,张院。具体情况是这样的,蒋董拿那块地,走的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账目,属于个人投资行为,严格来说,跟聚变传媒确实没有关系。

资产管理公司,只是聚变传媒资产的管理方,聚变传媒通过抵押公司资产的方式,向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融资。

等项目建成之后,所有的固定资产,也都属于资产管理公司名下,聚变传媒通过租赁的形式,来获得场地设备的使用权。”

这种做法,说白了就是一鱼两吃。

从实际控制权上来看,不管是聚变传媒,还是资产管理公司,实际控制人都是蒋博。

但是通过左手倒右手的方式,就可以在法律意义上,实现两项资产的相互独立。

听起来像是脱裤子放屁,但是其中大有玄机。

首先聚变传媒,属于民营的影视公司,需要遵守相关的制度安排,不是说什么资金都能用,都能融的来。

还是那句话,影视剧是高风险行业,高投入高回报,周期也比较长,单靠聚变传媒的自有资金,其实很难在短时间内扩展规模。

正常电影的结算周期,三个月到半年。

电视剧也差不多。

拍完加上做后期,再到排期上映,就算是一年时间。

加在一起总数也来到了一年半。

要是蒋博只是個导演也就罢了,一年半票房两亿,分到手七千万,扣除成本两千万,还有得赚。

但是聚变传媒是家公司。

真这么搞的话,狗都不跟你玩!

所以,通过金融手段加杠杆,就成了必然的选择。

韩三坪也明白过来:“你的意思是说,即便上游产业搞不成,也不会影响到继续拍电影。”

余骁点点头:“从法律的角度来说,的确是这样,聚变传媒最大的损失上限,就是放在资产管理公司的版权,以及应收账款。”

韩三坪接着问:“你准备从哪方面着手?”

“您觉得无人机怎么样?”蒋博已经考虑过了。

目前的拍摄场景,固定机位甚至吊臂,都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。

唯一还没有突破的,就是空中的俯瞰视角。

在无人机大规模应用之前,航拍镜头是真航拍,都得坐着直升飞机上去。

摄影师被安全绳索绑在飞机上,然后把摄影机伸出飞机外往下拍。

玩的就是个心跳!

“无人机……”韩三坪重复了一句,“方向上是合适的,行业里确实缺少这一类的摄影设备,但是想做出来,恐怕有点难度吧?

感应器还好说,但是飞行控制,以及镜头的稳定,都是要解决的问题。”

说起来,韩三坪在影视行业工作,也有些年头了,而且基本上干的都是一线的业务管理工作。

剧组是怎么运转的,设备的更新迭代,包括更高层面的题材尺度上的把控,他都是专业的。

所以,才能够一针见血,支出问题的所在。

拍摄用的无人机,可不是用遥控飞机,上面装个摄像机那么简单。

首先就是飞控的问题。

指哪打哪,只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
调整好视角之后,需要无人机保持相对静止的稳定。

也就是说,即便有风吹过,也不能动。

不然的话,角度就发生变化。

还有就是不能抖动,都不用说摄影机了,就算是相机镜头抖动,拍出来的画面,都不能用。

坐公交车玩手机,都容易晕车。

要真把抖动的镜头,直接放到电影院,观众不得吐一大片!

说到这儿,就已经出现了悖论。

空气肯定是流动的,再加上无人机悬停,都需要提供动力,克服自身的重力,以及风吹过产生的其他推力。

所以想要无人机静止,保证自身不抖动,几乎就不可能,必须得保持运动,才能保持动态平衡。

那么相机和无人机身,保持硬连接的话,跟着无人机运动,就是一种必然。

所以解决方案就很明显了。

蒋博肯定不懂专业。

一个搞摄影出身的导演,懂个屁的无人机,拿个成品过来,让他飞都不一定能飞的明白。

但是不要紧,提需求就行了。

国内人才济济,肯出钱,自然就有人能提供解决方案。

“据我所知,鹏城那边,已经有人在研发了,我的想法是,看看能不能收购过来,把总部搬过来,集团要是有意向的话,也可以考虑投资。”

没错,就是大江。

眼下还处于大江成功的前夜,都说黎明前的黑暗是最寒冷的,蒋博肯定不想错过这波机会。

不为其他的,十年间,一家公司的市值,能增加几百倍,本身就是个奇迹。

那不得见证一下。

无人机这玩意儿,在技术没有成熟之前,应用场景其实很难搞。

续航时间不够长,控制距离短,智能化程度不够高,都是产品的硬伤。

拿来拍电影,凑合着还能用。

关键除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之外,宣传效果也贼好。

“你就这么看好?”韩三坪

最新小说: 咸鱼主母爱吃瓜 全球进化: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肉骨樊笼 明媚可期 明末:一分钟一两银,全球推土机 初婚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 我才几个词,歌土能怪我? 我在斗罗召唤水浒 我在古代打辅助